白云鄂博是蒙语
意为“富饶的神山”
于1958年依矿建区
是国家级“独立工矿区”
这里矿产资源富集,现已发现71种元素,175种矿产资源,被誉为世界“稀土之乡”,也是包钢(集团)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。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是离满都拉口岸最近的城区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带发展,跨境贸易和资源转化利用具有重要广阔前景。
1927年,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,1957年,依据铁矿资源,包钢在万众瞩目中开始建设。当年,为了祖国的建设,牧民迁走了神圣的敖包,奉献出世代赖以生存的草场和水源。
“一五”期间,国家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中,与包钢有关的项目都是围绕着白云鄂博铁矿开发进行的,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,拉开了开发建设白云鄂博矿区的序幕。1957年,白云鄂博铁矿成立,1958年,白云鄂博矿区成立。1959年,矿区正式输送铁矿石,包钢一号高炉冶炼出铁,结束了内蒙古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。
多年来,矿区科学合理开发矿山,为包钢提供了稳定优质的矿源,有力地支持了包头市、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建设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,白云鄂博矿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乡间道路上一车车黄豆、花生透出诱人的馨香。
如今
曾经高高耸立的“宝山”
经过多年的开采
也变成了几个深深的矿坑
当时只有几十人居住的白云村
现在已发展成为
常住人口3万多人的边疆工业重镇
今天,当你驻足于美丽的稀土广场,浏览那匠心独运、造型别致的绿色园林景观;当你徜徉在宽敞整洁、畅通有序的街道上,休憩在花草芬芳、绿树掩映的绿地,尽享小城的繁华与安宁;当你登上雄伟壮观的矿山,远瞻现代化的采掘现场时,很难想象,1950年这里只有一条土路和几顶帐篷。
白云鄂博,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蜚声中外,然而,长期以来,矿区的城市建设与闻名世界的“稀土之乡”很不相称。一条贯穿白云鄂博东西的矿山路,一走就是30多年;居民住宅大都是低矮简易而又拥挤的平房;城市基础设施或没有,或陈旧破损,各种发展要素严重匮乏。白云鄂博,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只是:偏僻、闭塞、荒凉、破旧,生存条件十分艰苦。
自强不息的白云鄂博人
在改革大潮中反思
以敢叫天地换新颜的魄力和胆识勇立潮头
立足自身优势
努力建设
“小而富、小而强、小而美”的精品城区
白云鄂博迎难而上,多方筹集资金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城市建设改造,大刀阔斧地进行“工矿棚户区”改造。近十多年来,引进十多家房地产开发商,开发30多万平万米的住宅区,相当于之前40多年建房面积的总和。同时,改造了供热设施和外围管网,实施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工程,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。
现在,白云鄂博矿区在岗职工工资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自治区前列,一个“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、学有所教、住有所居、劳有所得、困有所助”的新兴之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“四横四纵”的城市道路体系、9处公园广场各有特色,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事迹展览馆、奇石馆、图书馆、稀土展览馆、张俊根美术馆令人目不暇接……
如今的白云鄂博绿荫环绕,花团锦簇。每当夜晚,城市的骨架先亮起来。高17米、暗喻17种稀土元素的“稀土蓝钻”雕塑光彩夺目,预示着稀土的弥足珍贵,象征着白云鄂博奔向卓越的崇高理想。
来源:包头日报、文明白云鄂博
编辑:陌公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