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的拼音(读音)、象的部首与解释

象的拼音(读音)、象的部首与解释

〔古文〕【唐韵】徐两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【正韵】似两切,详上声。【说文】长鼻牙,南越大兽,三年一乳,象耳牙四足之形。【尔雅·释地】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【疏】犀、象二兽,皮角牙骨,材之美者也。【诗·鲁颂】元龟象齿。【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】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【礼·玉藻】笏,诸侯以象,士竹本象可也。

又【王安石·字说】象牙感雷而文生,天象感气而文生,故天象亦用此字。【易·繫辞】在天成象。【疏】谓悬象日月星辰也。【礼·乐记·注】象,光耀也。

又【韩非子·解老篇】人希见生象也,而得死象之骨,按其图以想其生也,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,皆谓之象也。【易·繫辞】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【疏】言象此物之形状也。【左传·桓六年】申繻曰:名有五,以类命爲象。【注】若孔子首象尼丘。【周礼·春官·大卜】以邦事作龟之八命,二曰象。【注】谓灾变云物如衆赤鸟之属,有所象似。【前汉·王莽传】白炜象平。【注】象,形也。万物无不成形于西方。

又法也。【书·舜典】象以典。【传】法用常,用不越法。【仪礼·士冠礼】继世以立诸侯,象贤也。【注】象,法也。

又象魏,门阙也。一曰书名。【周礼·天官·大宰】正月之吉,县治象之法于象魏。【疏】周公谓之象魏,雉门之外,两观阙高魏魏然也。【左传·哀三年】命藏象魏。【疏】由其县于象魏,故谓其书爲象魏。

又象尊,酒器。【左传·定十年】牺、象不出门。【疏】象尊以象凤凰。或曰以象骨饰尊。《三礼图》云:当尊腹上画象之形。【礼·明堂位】牺象,周尊也。

又通言之官。【礼·王制】南方曰象。【注】刘氏曰:象,像也。如以意倣象,其似而通之,周官象胥是也。

又舞名。【诗·周颂序】维淸奏象舞也。【正义】文王时有击刺之法,武王作乐,象而爲舞,号其乐曰象舞。【礼·内则】成童舞象。【史记·乐书】文王之舞,舞之以未成人之童,故谓之象舞。

又象人,若今戏虾鱼、狮子者也。【前汉·礼乐志】郊祭,常从象人四人。

又罔象,水怪名。【史记·孔子世家】水之怪龙、罔象。【注】罔象食人,一名沐肿。

又药名。【本草纲目】卢会,一名象胆,以其味苦如胆也。

又象敎。卽佛敎也。【王中·头陀寺】正法旣没,象敎陵侇。【注】谓爲形象以敎人也。

又郡名,州名,山名。【史记·秦始皇纪】三十三年爲象郡。【注】今日南。

又百越地,置象郡,因象山名。隋平置象州。

又姓。【姓苑】颍州望族。今南昌有此姓。

又【正字通】象有平、上、去三声,诸韵书收入养韵,漾韵不收,《正韵》亦然。《六书》有一字备四音者,有转十数音者,独至象必限以一音,此古今分韵之谬也。

又叶徐羊切,音详。【晋书·乐志·地郊飨神歌】祇之体,无形象。潜泰幽,洞忽荒。

关键点

〔古文〕【唐韵】徐两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【正韵】似两切,详上声。【说文】长鼻牙,南越大兽,三年一乳,象耳牙四足之形。【尔雅·释地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