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次等大叔 | 公众号、微博
专注人力资源分享、职场领悟、自我成长。
01
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会加入许多群。
但是你会发现,绝大部分的群,经过了一开始的热闹,就会沉寂下来,最终,你要么从来不在里面发言,要么会选择默默的退出。
很多人也会奇怪,似乎所有的群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,很难有群长时间都保持活跃。这是为什么呢?
就在前不久,我加入了一个新成立的读书群。
最开始的那几个人,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阅读经历,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籍,并能够就自己所看的内容做一些分享。
群里每天早上都会有晨读,晚上有固定的时间做读书分享。
大家非常踊跃的参与其中,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,很多人也说出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。
读书群的名气越来越大,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,但是,读书的感觉,却慢慢的消失了。
最开始进来的那些读书大佬,慢慢变得不再爱分享,甚至有的人会默默地选择退群。他们的离开,让这个社群的整体价值进一步降低了。
于是,常见的循环开始,越来越多会分享的人选择了离开或沉默。其他人,则跟随着表现出了同样的状态。
从一个没有广告的群,变成了每天打广告、帮忙砍价格的群。读书群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眼看着这个群从有价值,变成毫无价值,我也就没有选择继续在里面待下去,也就退出了群。
02
当温度开始升高的时候,有一些液体会变成气体,给蒸发掉,剩下来的液体平均温度就会降低。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科学现象。
你会发现,大部分社群的发展,和自然蒸发冷却现象极为类似。
高质量的人走掉了,剩下来的人,质量只会越来越低。所以这种常见的社交现象,我们也称之为「蒸发冷却效应」。
之所以如此,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大部分人,更愿意和自己价值相当、背景相当的人进行接触。
比如你大学毕业,与村里面那些小学初中就辍学的同龄人,就很难有深度交流。当你30多岁事业有成的时候,你不会愿意去和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,有过多的接触。
因为你知道,与那些人进行接触交流,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。它是一种时间的无效利用。
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脉。
当你想要努力的靠近某一类人,让他们成为自己人脉的时候,实际上对方愿不愿意与你接触,本质就在于,你能不能够让他们觉得,花在你身上的时间是值得的。
只有当你的存在能为他带来价值,他才会愿意与你继续交往下去,否则你的一切殷勤主动,最终都只是徒劳。
那么单单就社区运营这一点来说,怎样才能避免自己辛苦创建的群,或加入的群,最终沦为一个广告群呢?
从现象的根本原因入手,有两点建议,是非常值得考虑的。
03
其一,提高社群的门槛,降低社群的开放度。
有没有人曾经好奇过,那些原本在群里,作为领头羊的大佬,在这个群里蒸发掉以后,他究竟去了哪里呢?
基本上就只有两个方向:
第一,更高端的群,里面有与自己更匹配的灵魂。第二,去到了那些,小众却又封闭的私人圈子里面。
这两个地方,他们都可以找到与自己水平相近的人,进行真正的社交。
比如,他们可以在一个没有工作的下午,开展一场没有几个人听得懂的专业研讨会。虽然人很少,但是他能够收获的东西却非常之多。
往往想要加入社群的成员,都是在社群水平下的人。只有如此,他们才能够通过社群学到更多的东西,让自己得到成长。
但是这种开放带来的问题就是毫无选择性。只要你能想进来就能够进来,最终社群的质量就毫无把控。
这就像一个公司,如果所有人只要想来上班就能来,那么公司最终的发展可想而知。
所以,就像公司有严格的招聘面试流程一样,提高社群的门槛,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。
一般来说,方法无非也就常见的两种:第一,邀请制;第二,收费制。
邀请制是说,只能邀请那些符合群运营宗旨的人员进入。即便你再想进来,不符合这个群的要求,你也不可能进得来。
收费制则在于用收费这个门槛,自动过滤到一些,不符合社群宗旨的人。
很多人觉得是免费的,能够进去不会亏,说不定还能有赚的。可一旦要收费,他们就开始慎重思考,这笔钱,花得究竟值不值。
并且,那些花了钱进来的人,往往不甘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,一定会想要通过分享与学习的方式,让自己把花出去的钱给赚回来。
04
其二,给成员塑造不同角色,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。
等到群运营的管理者,按照某些规则筛选出符合群宗旨的人之后,就要让群里面的每一个人,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。
这还是刚刚说到的那一点,大家只有在平等的状态下,觉得与对方交流,能够获取到某些东西,才愿意进行深度的接触。
所以每个人角色的不同,就能够很好的避免相互之间的冲突。
而角色的不同,又会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因为别人能够从你身上学到东西。那种受到认可和尊重的感觉,会一直陪伴着你,并促使你在这个群里面,分享更多的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而塑造角色彰显价值,并不仅仅是成员之间相互碰撞出来的,也包括社群能够提供给他们的价值。
比如社群可以邀请知名人士进行定期的分享。不论他是来自社群内部的大佬,还是外部。
社群的的终极魅力,是要能够让群里的每一个人感受到,留在这个平台,对他们来说益处是非常巨大的,他们也就不会因为群价值量的下滑而选择离开。
尤其是在群对进入还有限制的时候,更会让他们感觉到,留下来。是非常明智的一种选择。
经过这两个纬度的思考,才不至于让群沦落为一个无人问津,只有广告的聚集地。
想要让大家能够留下来,想要让大家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,群的运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。
不能够随波逐流,一定得付出相应的心血和精力。而这恰恰是现在很多群所不具备的,只因为群管理会觉得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,是不值得的一件事情。
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,如果这个群真的被运营起来了。即便他是群管理,但他也是群的一份子,也是能够从群里获益的。